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哲理 >> 校史校友 >> 校史长廊 >> 正文
校史简介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06】 【阅读: 次】【关闭窗口】

莆田哲理中学校史简介

涂雨 2013年1月

莆田哲理中学是一所直属莆田市教育局管理的完全中学。学校创办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历史悠久,业绩不凡,在文献名邦莆田的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独特的位置。

光绪四年(1878年),兴化卫理公会租赁城厢坊巷“奕世金紫”民房为校舍,创办培元书院。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美籍布道士蒲鲁士(1846—1918)主持的兴化基督教卫理公会把培元书院改为普通中学堂,初名兴化培元学堂(俗称西学堂),址在府城仓后巷,从培元书院与福音书院中选出优等生19人入学,美籍传教士蒲星氏首任监督(堂长)。学制分上学、中学、小学三组授课。课程有英文、天文、地理、历史、格致、化学、算学、植物学、万国通鑑、经济、儒学、作文、国语、写字、官话、艺学、体操、圣经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称培元西学堂。这是兴化(莆田仙游)第一所全日制普通中学校,也是兴化正式接受西方文化之始。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为纪念高德理校长,改校名为兴郡哲理中西学堂。

自民国十六年(1927年)起,改由国人任校长,刘金标首任。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教育部(南京)立案,定名莆田私立哲理中学,时任校长黄俊英。设有高中、初中及师范科三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师范科停设。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为避日寇侵华紧张局势,全校师生分批先后迁至山区广业霞溪村、西天尾后黄、渭庄、碗窑等村及城北东里等地上课,直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八月才迁回原址上课。

1952年10月,由莆田县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改称莆田第二中学,派中共城区中学支部书记杨国华进驻学校,兼任副校长,时任校长黄益三。1955年,成立中共莆田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孟津,兼任第一校长。后两任书记先后为王庆忠、林文藩。校园面积50亩,办学质量卓然,1956年被定为福建省重点中学。1966年下半年起受文革冲击,无法正常办学,1969年被停办,校舍改为他用。

  1973年4月,黄金溪奉命主持学校复办工作。选址城厢区杨梅岭,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新建校舍。次年正式招生开学,仍称莆田第二中学。1984年3月改称莆田哲理中学。8月增设保育护士职业高中班,学制三年。10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又复称莆田第二中学。1987年,保育护士职业高中班停办。黄金溪先后任负责人、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校长等职。1984年12月陈金富任校长。学校广招优秀教师,提高办学质量,恢复省重点中学。校园面积扩至70余亩,环境优美,设备良好。

  1991年8月,戴明锁来校,先后任党支部书记及校长。1995年2月涂雨来校任书记。学校积极探索实践素质教育,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倡导学生学有特长,全面发展。1994年通过省级普通中学办学水平二级达标,时任校长陈金富,1997年通过省级普通中学一级达标,时任校长戴明锁。

1999年5月朱金先来校任校长,涂雨仍任书记。学校力抓校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建设花园式新校区优化办学环境,打造学校品牌。2002年5月,升格为市属中学,归莆田市教育局管理。2004年5月,设中共莆田第二中学总支委员会,下属5个党支部,总支书记涂雨。2005年3月搬迁九华山下溪白村新校址占地234亩,环境优美,设施先进。2007年10月设中共莆田第二中学委员会。2010年2月,郭德翊升任校长。

2003年6月,莆田市人民政府批准复办莆田哲理中学,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直民办完全中学。2005年5月呈报福建省教育厅登记注册。校址杨梅山,校长曾加华,党支部书记林永福。2012年8月,由省教育厅批准确认莆田哲理中学为民办完全中学,实行师资队伍,办学场所、财务、毕业证书颂发四独立。林永福为市政府督导专员、党支部书记,涂雨任校长。

我校有130余年办学历程,尽管道路坎坷曲折,但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校友中,有3位两院院士,14位革命烈士,13位抗日将军,6位省部级领导干部,80多位厅局级领导干部,数千名各行各业高级人才。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三个面向”,积极探索办学新途径,以“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办一流学校,育可持续发展人才”为办学目标,以科学严格的管理机制治校;积极开展课程课堂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学校发展迅速,办学成果显著。30多年来,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得到大幅的提高。莆田二中和莆田哲理中学共同形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满足莆田人民的多种需求,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莆田二中先后被评为省“文明学校”、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霍英东发展体育基金会学校奖”、“全国雏鹰起飞奖”、“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全国级、省级各项先进计60多项。恢复高考以来,学校为高校输送2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新世纪10多年,参加奥赛的同学每年都有10人左右获得全省一至三等奖。理工类高考平均分3次居全省第三名,文史类高考平均分2次居全省第二名,分别1次居全省第四名、第七名。29位优秀毕业生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高考个人总分先后7人居全市第一名。

复办后的莆田哲理中学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依托莆田二中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锐意改革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办学路子,取得可喜的成绩,学校被评为省文明学校等10多项省、市级荣誉。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为社会普遍所赞誉营造出起点高,步伐稳,效益优的办学局面。

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经验累积,我校形成了四大优良传统:(一)严谨的治学传统。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生成才率高。大批优秀毕业生考上重点大学,其中有130多位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许多校友成了各行各业著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技术骨干、行业精英,为建设祖国作出突出贡献。(二)光荣的革命传统。首届高中毕业生宋发祥留美归来,毅然投身辛亥革命。1926年2月,校友陈国柱受中共中央委派,从上海回莆,应聘本校教师,在学生中宣传革命道理,在校内钟楼创建闽中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许多校友,为推翻帝制,为民族解放,人民翻身英勇奋斗,甚至为国捐躯。(三)久远的开放传统。在莆田,我校课程最早引进西方自然科学。有最早出国的留学生,第一个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获英国皇家外科学学院院士学位的博士生。百余年延续不断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兄弟学校之间的往来,给我校带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办学优势。(四)强劲的体育传统。旷日持久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层出不穷的体育名将。我校在莆田最早开展篮球、排球运动。校旋风篮球队大胜美国海军队,力克上海、南京劲旅。本校学生参加“莆田田径访问团”,连胜福州、上海、南京,轰动全国体坛。体育健将校友在国际、国家、省各级运动会上频频夺冠,哲理体育明星璀璨。

   优良的办学传统是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校持续发展的强劲推动力。